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國務院發文促進石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8月3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旨在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制造強國的決策部署,促進石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石化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主要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科技創新、節能減排、對外合作取得積極成效。但仍存在產能結構性過剩、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布局不合理、安全環保壓力加大等問題,制約了石化產業整體轉型升級的步伐。為此,《指導意見》提出4大主要目標,推動石化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和健康發展。
一是產能結構逐步優化。加快淘汰工藝技術落后、安全隱患大、環境污染嚴重的落后產能,有效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烯烴、芳烴等基礎原料的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化工新材料等高端產品的自給率明顯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核心競爭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是產業布局趨于合理。全面啟動城鎮人口密集區和環境敏感區域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入園或轉產關閉工作。新建煉化項目全部進入石化基地,新建化工項目全部進入化工園區,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和化工園區。
三是綠色發展全面推進。石化行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分別比“十二五”末下降8%、10%和14%。企業主要污染物排放達到石油煉制工業、石油化學工業、合成樹脂工業、無機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
四是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科研投入占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2%,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日益完善,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研制一批重大成套裝備和核心零部件,建成一批綜合性服務型研發平臺,培育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創新型人才隊伍。
為保障目標的落實,《指導意見》提出7大重點任務:
(一)努力化解過剩產能。嚴格控制尿素、磷銨、電石、燒堿、聚氯乙烯、純堿、黃磷等過剩行業新增產能,相關部門和機構不得違規辦理土地(海域)供應、能評、環評和新增授信等業務,對符合政策要求的先進工藝改造提升項目應實行等量或減量置換。未納入《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的新建煉化項目一律不得建設。研究制定產能置換方案,充分利用安全、環保、節能、價格等措施,推動落后和低效產能退出,為先進產能創造更大市場空間。
(二)統籌優化產業布局。綜合考慮資源供給、環境容量、安全保障、產業基礎等因素,完善石化產業布局,有序推進沿海七大石化產業基地建設,煉油、乙烯、芳烴新建項目有序進入石化產業基地。加強化工園區規劃建設,開展智慧化工園區試點,依法做好綜合評估和信息公開。在中西部符合資源環境條件的地區,結合大型煤炭基地開發,按照環境準入條件要求,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
(三)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利用清潔生產、智能控制等先進技術改造提升現有生產裝置,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消耗,減少排放,提高綜合競爭能力。鼓勵建設加氫裂化、連續重整、異構化和烷基化等清潔油品裝置,及時升級油品質量。加快煉油和乙烯裝置技術改造,適時調整柴汽比,優化原料結構。推進石化產業基地及重大項目建設,增強烯烴、芳烴等基礎產品保障能力,提高煉化一體化水平。拓展傳統化工產品應用領域,支持化肥、潤滑脂等優勢產能“走出去”。
(四)促進安全綠色發展。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探索高風險危險化學品全程追溯,實施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安全環保搬遷改造。完善化工園區監控、消防、應急等系統平臺,推動信息共享,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強化安全衛生防護距離和規劃環評約束,不符合要求的化工園區、化工品儲存項目要關閉退出,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及新建化工項目必須進入規范化工園區。加快清潔生產技術開發應用,加大揮發性有機物、高濃度難降解污水等重點污染物防治力度,提高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水平。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完善節能標準體系。
(五)健全完善創新體系。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組建一批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整合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等研發平臺,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加快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擴大石化產業智能制造試點范圍,鼓勵煉化、輪胎、化肥、氯堿等行業開展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試點,建設能源管理信息系統,提升企業精細化管理能力。圍繞航空航天、國防軍工、電子信息等高端需求,重點發展高性能樹脂、特種合成橡膠、高性能纖維、功能性膜材料、電子化學品等化工新材料,成立若干新材料產業聯盟,增強新材料保障能力。
(六)推動企業兼并重組。落實財稅、金融、土地、職工安置等支持政策,破除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的體制機制障礙,為企業兼并重組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重點推動傳統化工企業兼并重組,優化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配置,提升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七)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充分發揮我國傳統石化產業比較優勢,結合“一帶一路”戰略,積極推動煉油、烯烴、甲醇、輪胎、化肥、農藥、染料、氯堿、無機鹽等優勢產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建設海外石化產業園區,推動鏈條式轉移、集約式發展,帶動相關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走出去”。鼓勵外資參與國內企業兼并重組,支持我國大型石化企業開展跨國經營,提前做好風險應對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