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農業部透露將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
部整合了35億元的資金,重點支持玉米結構調整,用于“鐮刀彎”地區的糧改飼和糧豆輪作補助,目的是讓改種青貯玉米、大豆、飼草等作物的農民收益與過去種籽粒玉米的收益基本相當。
玉米結構怎么調?
對于如何進行玉米結構調整,農業部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葉貞琴談到,調整總的考慮是鞏固玉米的優勢產區,適當調減非優勢產區的種植面積。
在調整的區域上,重點是“鐮刀彎”地區,即包括黑龍江內蒙古第四、第五溫帶的冷涼地區、北方農牧交錯區、西北風沙干旱區和西南石漠化地區。這一區域涉及到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13個省(區)的部分地區。這部分區域是過去十年來玉米面積增加最多、發展最快的地區,但是這一區域有部分是玉米非優勢產區。
葉貞琴指出,將“鐮刀彎”地區中的非優勢區作為玉米結構調整的重點,主要是兩點考慮:一是這一區域是典型的旱作農業區,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弱,玉米產量低而不穩,年際間波動比較大。二是這一區域生態環境比較脆弱,不少地方土層比較薄、土壤比較貧瘠,種植玉米不僅不經濟,而且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壞生態環境。
在調減目標上,葉貞琴談到,去年11月份,農業部下發了《“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鐮刀彎”地區玉米面積調減5000萬畝以上,計劃今年調減1000萬畝以上。
在調減的路徑上,主要有六個方面。葉貞琴指出,一是適宜性地調。重點是調減高緯度、干旱區的玉米,改種耐旱的雜糧雜豆和生育期短的青貯玉米。二是種養結合地調。重點是糧飼兼顧,調減籽粒玉米、發展青貯玉米和苜蓿,把“糧倉”變為“糧倉”+“肉庫”+“奶罐”。三是生態保護地調。調減石漠化地區的玉米種植面積,改種有生態涵養功能的果桑茶等經濟林、牧草飼草等,既保護生態環境,又促進農民增收。四是種地養地結合地調。重點是東北地區恢復大豆玉米的輪作,因地制宜的發展苜蓿玉米輪作,華北地區實行冬小麥夏花生的復種,發揮豆科作物的固養地的作用。五是圍繞市場地調。發揮龍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實行訂單種養、產銷結合。六是有保有壓地調。在調減非優勢區玉米面積的同時,對優勢主產區、核心區的玉米還要穩定,還要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科技推廣,提升整個玉米的產能。
玉米調減后農民種什么?
目前農民種玉米的收益要遠高于其它作物,玉米調減后農民應該種什么呢?收益如何能夠保障?對此,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潘文博副司長指出,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體,也是農業結構調整的主體,農民調不調,調多調少,主要看價格,只要效益好、有錢賺,農民就愿意調,具體來說要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是靠規劃的引導。去年11月份農業部制定下發了《“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調減玉米,主要改種市場需要的大豆、青貯玉米、雜糧雜豆、馬鈴薯、苜蓿、優質牧草等作物,各地也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引導農民因地制宜地調整優化玉米結構。
二是靠政策扶持。今年在財政部的支持下,農業部整合了35億元的資金,重點支持玉米的結構調整,用于“鐮刀彎”地區的糧改飼和糧豆輪作的補助。
三是靠指導服務。農業部已經組織專家制定了分區域、分作物的技術方案,引導農民科學安排種植結構,同時也指導各地落實好替代作物的種子、配套的機具等物資,搞好余缺調劑,保證結構調整的需要。
四是靠示范引導。在結構調整過程中,重點要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企業在結構調整中的示范引導作用,率先推廣結構調整的技術模式。據各地反映,今年玉米主產省的玉米種植意向呈減少的趨勢。
玉米目標價格政策什么時候出臺?
目前,全國各地正值春耕大忙時節,很多農民都在徘徊,不知道種什么。玉米目標價格政策將影響到農民的決定,該政策什么時候出臺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對此,潘文博談到,玉米收儲制度的改革內容已經公布,這次改革核心內容是,2016年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
“市場化收購”即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反映市場的供求關系,調節生產與需求,生產者隨行就市出售玉米,各類市場主體自主入市收購。“加補貼”則是指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對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以保持優勢產區的玉米種植收益基本穩定。目前,農業部正在會同發改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貫徹落實好這項改革措施,保護好農民利益,保障農業和糧食生產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