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全球糧價再現新高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稱,2月食品價格指數創20年新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表態,全球食品價格可能在未來一段時期維持高位。各界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世界糧食供應趨緊,外加原油價格大漲引發糧食需求增加,糧價還將繼續高位徘徊,世界已進入高糧價時代。
FAO近日發布最新數據,今年2月份全球食品價格指數連續第8個月上漲,漲幅2.2%,至236點,達到1990年該機構開始監控食品價格以來的最高位,該組織表示,這一指數未來幾個月可能繼續上漲。
全球食品價格指數的上升主要由食用油、谷物、糖和肉類價格的上漲帶動,而這些食品的價格可能依然保持在高位甚至繼續上升。
自2010年8月以來,受俄羅斯、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亞等國惡劣天氣導致糧食減產預期的影響,外加美國量化寬松政策下流動性泛濫和美元貶值等因素支撐,世界糧食價格一路飆升。
今年2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玉米、小麥和大豆這三大品種期貨價格分別沖至2008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與2010年8月相比,價格分別上漲約78%、60%和52%。
美國農業部在最近公布的月度農產品供需報告中,連續第九次削減美國2010至2011年度玉米供給預期,同時將世界玉米、大豆和小麥期末庫存量的預估值全部下調。美國農業部還預測,全球各種谷物庫存將在下個收獲季到來前減少13%,這是2007年以來首次減少。
據美國農業部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格勞伯預測,美國玉米2011至2012年度總供給量將達到144.25億蒲式耳,比2010至2011年度的供給量高出2.5億蒲式耳。而總需求也將達到135.6億蒲式耳。因此該年度玉米的期末庫存量將只有8.65億蒲式耳,庫存與使用比率也僅有6.4%.
小麥與大豆的供需情況也不容樂觀。FAO負責貿易和市場的官員阿巴西安表示,小麥產量2011年可能增長大約3%,但為確保足夠供給,小麥產量需增加至少3.5%。紐約商交所交易員表示,人們食物結構的變化,特別是歐洲和亞洲國家,對富含蛋白質的食品需求大幅增加加重了豆類供應壓力。
分析人士指出,油價上漲一方面增加了糧食生產、運輸以及其他相關環節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推動了石油替代能源生產原料的需求。
分析人士還表示,基金炒作也成為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有報道稱,目前囤積在期貨交易所的資金已經超過2008年,成為國家糧價上漲的重要推手。目前市場約有3700億美元的資金在農產品市場興風作浪,約占市場總資金的35%。正如某文章所寫到的,“世界可能需要習慣高糧價的時代。各國決策者,尤其是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決策者,可能將不得不繼續應對糧食價格更高且波動更大構成的挑戰。”